回到明朝做仁君 第283节
??看了一眼张明,张诚沉声说道:“我总觉得你小子在说瞎话骗我们。你一个小小的管库,能搞到这么多盐?” ??“这些盐可是价值十万两,你居然能拿出这么多盐?你是不是在糊弄我们?看来不对你用点手段,你是不会说实话了。” ??闻言,张明心里边那叫一个委屈。 ??你们这些人怎么回事? ??搞这么大的阵仗,还以为你们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。结果就这点见识? ??不过区区一万石,你们怎么就这个样子了? ??早知道你们这么没见识,我就不这么说了。 ??张明只能哭丧着脸,硬着头皮说道:“这位大爷,您不知道啊,这里是什么地方?” ??“这里是盐城,大明朝的盐有八成都是出自这里。在这个地方,随手抓一把都是盐,区区一万石又算得了什么?” ??“看您各位也不是一般的人,您出去打听打听,找认识的人问问,每年从我这里流出去的盐,绝对不会低于十万石。” ??“这一万石,是上面的人给我的好处。除了我之外,周围的其他人也都要分银子。剩下的那九万石我们绝对不会碰的,我也没有办法做主。” ??“不过,大爷,我可以向你保证,这一万石我绝对能做主。” ??张诚和董大宝对视了一眼,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,脸上全都是不敢置信。 ??居然搞这么大? ??想了想之后,张诚说道:“那你这边拿盐是个什么价?” ??“大爷,我也不多要你的。如果你能包销的话,这一万石盐我给您这个数。”说着,张明伸出了三根手指。 ??三万两。 ??这个价格低了。 ??当然了,如果算上运费的话,这个价格给到张诚等人,他们如果能按照官盐的价格卖出去,至少能够赚五成,也就是说能赚五万两。 ??张诚和董大宝对视了一眼,两人眼中都是不敢置信。 ??看着两人震惊的样子,张明的心里边那叫一个憋屈。 ??两个土包子! ??早知道你们这样的话,我就不和你们说这些话了。 ??不过现在说了,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 ??张明想了想,连忙说道:“不过有一件事我要先和大爷说明白,这个盐可没有盐引,你老可别当成官盐去卖。” ??“现在各个地方的食盐价格不一样,要看您老能运到哪里去。官盐如果能卖到二十五,您这个盐也就能卖二十文。” ??“当然了,如果您能把这些盐当成官盐来卖,那就当我没说这样的话。” ??“还有人能把私盐当成官盐来卖?”张诚眯着眼睛问道。 ??“瞧您这话说的,”张明笑着说道:“如果都是官买官卖,官家一口下,这怎么赚钱?” ??“那些大盐商费心费力的就为了赚这几个钱?他们才不干。” ??“看您是真的想做生意,我也就不瞒你了。我就实话和您说,我们这些都是私底下搞的小动静。” ??“就这十万石,那也只是底下人私自搞。人家上面的人搞的动静大了去了。整个盐场出产的盐,每年有一半能走官价,那就不错了。” ??这话张诚倒是听明白了,就是每年出产的盐,有一半是报了产量的,这一半朝廷是知道的。走的是官价,朝廷从这里面收钱。 ??怪不得朝廷每年收到的钱都不多,而且会逐渐递减,原来是他们在人为的控制产量。 ??多出来的那些盐,全都被他们弄成了私盐,直接就在产量上漂没、贪污掉了。 ??这部分盐被他们拆分了卖掉,钱自然就落到了那些管事官员的腰包里面。 ??而那些商人们也愿意帮这些当官的这么干,原因也很简单,他们可以以更低的价钱拿到盐。 ??就比如一万石,官价要四万两,在张明这里拿是三万两;如果十万石的采购,很可能二十万两就能拿到。 ??在出京之前,董大宝在这方面了解过资料。 ??大明现在每年从盐里面拿到的盐税大约在一百六十万,这是经过层层贪污和盘剥之后的。如果按照正常的数量,应该在三百万两左右。 ??这里面如果有一半的盐被漂没了,那朝廷在这里面的亏损绝对大得多。 ??正常情况下,朝廷应得的银两绝对不会低于一千万两。毕竟除了税之外,发放盐引也需要钱。 ??实际上,这是董大宝自己算的。 ??朱翊钧心里面有数,按照后世人的统计,大明朝万历年间的食盐产量在六点七二亿斤。 ??明朝朝庭的盐税收入是:每引得银六两六钱六分,应得白银一千三百二十八万两白银。但实际上最多时只有一百六十万两白银,盐税大量流失。 ??最好的时候,张居正改革完成之后每年得银二百八十万两,连正常收税零头都不到。 ??这根本就不算什么,如果工艺得到改良,比如使用晒盐法,现在大明绝对不止现在这个产量。 ??只不过是政治体制不允许推广,到明朝末年,也仅有徐光启推广了两个小盐场。这里面牵扯的利益实在是太繁杂,没有人敢动。 ??如果完成了所有的工艺改革,可以照比清朝乾隆年间做例子。 ??清朝乾隆年间,每一年的盐税收入是三千六百万两。 ??大明朝为什么没有钱?是没有钱吗? ??不是没有钱。整个大明朝的体量足够庞大,如果真的能整合发动起来,绝对是当世无可阻挡的存在。 ??可就是全都被这些蛀虫蛀空了,即便在董大宝朴素的价值观里,每年至少也有五百万石的食盐没有了,全都被这些人私底下买卖贪污了。 ??这是多少钱? ??一万石就是三万两;十万石就是三十万两;一百万石就是三百万两;五百万石就是一千五百万两。 ??张诚和董大宝对视了一眼,心里面都是咯噔一下子。 ??事情大条了! ??第四四一章 十万石的案子 ??现在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有些多。 ??首先,这件事要怎么办? ??眼前这个叫张明的家伙肯定不能放过,自己一早在陛下那里就提过他,陛下那边也通过了。 ??到了这个时候,自己要退缩回去,让陛下怎么想? ??这个张明一定要办。 ??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继续往下追查? ??如果只查这个人,肯定也是不行的,毕竟皇帝期待着。这件事虽然没有明说,但是彼此都心照不宣。 ??如果在这个时候退了,那就完了。 ??张明身后的那些人也要办,这就是一个十万石的案子。 ??把案子办到这里就停下来,或许是一个好想法。 ??张诚抬起头看着董大宝,小声问道:“你觉得十万石怎么样?” ??说这话的时候,张诚自己都觉得有一些心虚。 ??董大宝闻言,瞬间就明白了自家厂公是什么意思。 ??自家厂公根本就不是说什么盐的数量。 ??十万石代表一个尺度,一个案子办到这里就停下来的尺度。公公的意思是抓住张明身后这些人就结束,把这些蛀虫一扫而空,其他的就不管了。 ??可是董大宝并不这么想,他可不觉得这件案子办在这里就停了。 ??当初自己提议办这件案子是为什么? ??是为了搞一个大案出来。 ??自己要把陈矩那边送来的卷宗里的人全都牵连进去、卷进去。如果只办到这里,那后面还搞不搞了? ??原本自己还想着诬陷、搞一些乱七八糟的证据,现在可好了,你们这里都快成了公开的秘密。 ??从上到下所有人恐怕都知道,只不过大家都装糊涂,没有人敢捅破这个脓疮,也没有人敢到皇帝那里去说。 ??断人钱财,如杀人父母。也正因为如此,所有人都肆无忌惮。比如眼前这个张明,这样的话他也敢说。 ??整个盐场,每年那么多盐,全都被漂没了。每年还被贪污那么多银子,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。 ??如果皇帝不来,董大宝会这么想。 ??现在皇帝来了,董大宝就不这么想了。 ??虽然公公伺候当今皇帝伺候的比较多,可董大宝还是比较了解皇帝的,觉得自己知道皇帝是什么样的人。 ??当初山东的事,公公没见到,自己见到了。 ??那是多么大的压力、多么大的事? ??而且海大人在办案的时候从来没有受到过压力,因为没有人敢,谁也不敢去皇帝面前说海大人的坏话。 ??时至今日,那一幕幕都在董大宝的脑海里。所以这一次自己要搞一个大案子。 ??现在有了大案子不去搞,凭什么? ??害怕? ??不存在的,出来混那天开始,自己就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。 ??从小厮混在街头,有一口没一口;整日里打架,今天你打我,明天我打你。凭的什么在街上闯出头? ??凭的就是这股狠劲。 ??这么多年杀过多少人? ??董大宝自己都不记得了。 ??后来为了躲避仇家,无奈之下加入了东厂,背着骂名干着狗屁倒灶的事,为什么? ??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出人头地。